12位全国各地的雕塑艺术家把水泥和固体废弃物放在一起,创作出24件“金属雕塑”作品,形成北京首个低碳雕塑营,即将在北京集中展出。图为北京低碳雕塑营内的“金属雕塑”和“石头雕塑”。千龙网记者 于振华摄

12位全国各地的雕塑艺术家把水泥和固体废弃物放在一起,创作出24件“金属雕塑”作品,形成北京首个低碳雕塑营,即将在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奤夿屯村集中展出,还将力争在雄安新区和首都国际雕塑园巡展。

“以低碳的方式进入雕塑创作,是我们每一位雕塑家的历史责任;以环保材料创作雕塑将成为大家的行动。”雕塑艺术家、低碳材料专家、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公共艺术委员会会长张宝贵告诉千龙网记者,这次主办方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石雕工作室主任、副教授赵磊、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朱尚熹、北京市人文空间雕塑研究所副所长杨金环等12位雕塑艺术家,利用水泥和固体废弃物,每人创作两件“金属雕塑”作品,集中在北京开办“北京低碳雕塑营”,免费对外开放,还将力争在雄安新区和首都国际雕塑园巡展。

据张宝贵介绍,低碳材料以水泥为胶凝材料,固体废弃物粉碎之后作为填充骨料,这种做法可以产生很多奇特的材质效果。作品表面暴露石渣、石粉、建筑废弃物,这样的质感不但真实、自然,而且会出现特殊效果,这种方法可以使雕塑减少对于真材实料的依赖,有利于节能减排。

“世间本无废物,废与不废,不在物,而在于人。”张宝贵说,以往创作雕塑是炸山取石头,一个3米大的石雕,大概得炸掉几十吨的山体,才能加工出来。然而,为了一个石雕,却破坏了整个山体,有点得不偿失。而且,中国五大石雕之乡的石材资源已告急,那里到处堆满废石料、废石粉。我们能否想办法少开采一点,少一点污染呢?而把水泥和石粉放在一起,创作出雕塑作品,它可以细腻也可以粗犷,还可以对其表面进行再处理,出现金属的效果。

低碳雕塑的质感是怎么形成的呢?张宝贵解释说,雕塑家先是在水泥里加了白云石渣,模具上涂了缓凝剂,脱模后用水去冲,露出了石渣,这像水刷石;为了增加强度,试着用大锅去蒸养,脱模后用砂布去打磨,又像是水磨石。后来,雕塑家在制品表面打腊、喷透明漆、喷云母粉就更增强了石材的品质。再后来,雕塑家又在其表面镀金属,就可以出现青铜的、紫铜的、铁的等效果。

据千龙网记者了解,上世纪90年代初,北京亚运村和中国历史博物馆首先选用低碳雕塑,因为这种低碳雕塑既有特点,又便宜。1998年,张宝贵应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邀请,为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做凤形雕塑,水泥和石粉雕塑成就了建筑之美。2007年,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雕塑《紫薇辰恒》和《玉海吉祥》也都是环保材料制作的,人们经常会以为是铜制作的。北京奥运会前,铁人三项赛周边环境做了几千平米浮雕,也全部选用了环保材料。

首届北京低碳雕塑营是由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公共艺术委员会、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政府、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、北京市人文空间雕塑研究所等单位联办,其宗旨是以低碳的材料,塑造出一尊尊环保雕塑,矗立在城市的公共环境之中,改变美化人居环境的方法和习惯,启迪人们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