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原始人类还在洞穴中的时候,就开始用绘画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感受,数千年彩陶上的图案和形象,还有洞窟壁画,都是人类早期绘画的有力证据。绘画是运用笔触、线条、形体、明暗、色彩等造型语言在二度平面上塑造艺术形象,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。

根据所使用的工具材料,绘画可分为素描、油画、水彩画、水粉画、水墨画、版画、壁画等;根据所表现的内容或对象,绘画可分为历史画、风俗画、肖像画、风景画(山水画)、花鸟画、静物画等;还可以按照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传统分类,如中国画、日本画等。绘画的视觉空间特征决定了绘画欣赏的方式是看,因而提高绘画欣赏力的唯一方法也是看。当然对于看者即欣赏者而言,面对风格各异的作品,欲获得欣赏的愉悦,达到欣赏的层次,则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方法。

首先,要了解和体会绘画的基本原理,以及绘画语言中的似与不似、写实与写意的关系。写实是如实地描绘事物,强调“像”,但又不能是照搬和复制,注重客观对象的空间关系及物象本身的形体、色彩的再现;写意是以简练的笔墨勾勒出物体的神态,以表达意境。它是国画的一种画法,不求工细,着意注重表现回神态和抒发作者的意趣。写意画与“工笔画”相对。

其次,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加去评判作品,不论哪种流派、风格,不论是你第一眼喜欢或不喜欢的,在欣赏之前,不以先入为主的成见、排斥的态度对待将要欣赏的作品,尝试去了解作品产生的原因和背景,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等,只有对这些真正理解了,才能和创作者的作品在情感上实现真正的交流,才可以做出比较客观公正的判断和评价。常常有人拒绝研究作品,不了解艺术家创造的背景和意图,对自己不喜欢的加以排斥和批评,这类人的欣赏能力是很难得到提高的。

第三,了解绘画发展历史,掌握作品的时代特征。历史并非仅仅把绘画留给我们,还在绘画中把人类的文化精神和理想启示给了我们。创造了优秀绘画作品的艺术家已随着时间远去了,我们今天面对绘画作品,实际上是面对历史和艺术家思想感情的化石。对于作品,尤其是古代绘画遗产,通常要放在它诞生的时代背景上加以品评,并且与前代的、同代的或后代的绘画加以比较,方能找到它在绘画发展史上的准确位置,理解“这一幅”作品所具有的艺术美的真谛。因此,作为欣赏者应该逐渐积累文化史和艺术发展史的知识,力求把握绘画的发展脉络,以便对各个历史时期、各民族的绘画,有具体、真切的了解。

第四,培养艺术形式感觉。欣赏的实质不是表面的观看,而是感觉。面对画作,作品的整体面貌在瞬间便直逼眼帘。作品的艺术特征触动、撩拨、撞击、刺激着人的感官神经,形成审美的心理活动,欣赏者感觉的敏锐度与文化素养决定了欣赏层次的高低。

第五,尊重自我感受,尊重自己的直觉与联想。欣赏绘画是一种“见仁见智”、无定法的创造性活动。由于欣赏者的年龄、经历、修养与趣味各异,同样看-幅画,获得的感受自然也相异,这是正常的。欣赏绘画的动机,在于人们希冀通过艺术理解人生、社会和历史文化,也理解自身的价值。艺术品从艺术家笔下诞生之后,就成了-一种新的现实,每个人都可以在对作品的主题内容有了基本了解之后,从自己的角度欣赏它,它赋予每个人的感受也不同。

因此,在掌握了一定的绘画知识,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后,应充分尊重自己对绘画作品的直觉,在画作面前驰骋自己的联想与想象。联想是绘画欣赏中的一种高级思维,是欣赏者把自己的经历、知识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相联系,进而认识、理解作品的过程。在欣赏过程中,从视知觉到心理联想,不仅依靠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,还要在观念上摆脱陈规与公式的拘束,敞开自己的视野。联想和想象是情感的双翼,借助它们,欣赏的层次便不断深化,达到心旷神怡的最佳审美境界。